【E口同声】继上榜“二线城市”后,临沂何以再登《中国百强城市
今年5月,临沂以“二线城市”的新身份亮相新一线城市魅力排行榜,引发广泛关注;时隔3个月,这座城市再度凭借综合实力跻身《中国百强城市榜》。临沂,这座曾以“商贸名城”“物流之都”闻名的鲁南城市,近年来在经济发展、社会治理、文化传承等领域持续发力,逐步从传统标签中破圈,以更加立体的形象跃入公众视野。
临沂的崛起,离不开商贸物流的原始积累。作为全国最大的专业批发市场集群之一,临沂商城曾以“南义乌、北临沂”的格局闻名全国,但这座城市并未止步于商贸物流的繁荣。近年来,临沂以“产业迭代”为突破口,将传统商贸优势转化为现代产业生态的养分。一方面,通过“市场+物流+电商”的融合模式,推动商贸业向数字化、平台化升级;另一方面,以“链式思维”培育新兴产业,在新能源、新材料、生物医药等领域布局全产业链,形成“传统产业不丢、新兴产业倍增”的良性循环。这种转型不是“另起炉灶”,而是对原有优势的深度挖掘与系统重构,让城市经济更具韧性与活力。
百强城市榜的评选,早已超越单一经济指标的较量。华顿经济研究院的指标体系显示,软经济(环境、科教、文化、卫生)占比近四成,这与过去“唯GDP论”形成鲜明对比。临沂的再登榜,正是这一评价逻辑转变的缩影。在生态领域,临沂以“大水城”建设为抓手,构建“河湖相连、城水相依”的生态格局,获评“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”“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”;在文化领域,沂蒙精神与琅琊文化交相辉映,从《国秀·琅琊》的沉浸式演出到“灯火兰山·新琅琊”的夜经济品牌,文化IP正成为城市吸引力的新支点;在民生领域,从“15分钟生活圈”的普及到“亲清会客厅”的政企互动,城市治理的精细化水平持续提升。这些维度的突破,让临沂的“百强”成色更足、底色更亮。
在山东省“一群两心三圈”的区域布局中,临沂被明确为“区域副中心”,这一定位赋予其新的历史使命。作为京津冀与长三角的连接带、胶东经济圈与鲁南经济圈的交汇点,临沂的区位优势在双循环格局下愈发凸显。从潍宿高铁、莱临高铁的规划建设,到临沂航空口岸的正式开放,再到中欧班列的常态化运行,交通枢纽的升级让临沂从“地理中心”迈向“开放高地”。与此同时,千万人口规模带来的市场潜力、民营经济活跃催生的创新活力、城乡融合释放的增长动力,共同构成临沂参与区域竞争的“硬核资本”。当国家战略与城市禀赋深度契合,临沂的“百强”之路便有了更宏大的叙事背景。
一座城市的进阶,从来不是偶然的幸运,而是长期主义的胜利。临沂的再登百强榜,是传统产业与新兴经济共舞的结果,是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并重的成果,更是区域战略与城市基因同频共振的产物。站在新的起点上,这座兼具历史厚度与时代锐度的城市,正以更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,以更坚定的步伐迈向未来。我们有理由相信,临沂的“百强”故事,远未到终章。
